来源:淼哥故事会
这两天的朋友圈,关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息已经刷屏。
此次冠状病毒肺炎来者不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情况仍在不断变化。就当前发展形势而言,防控手段已经全面升级。
我们既不要过分恐慌,更不能掉以轻心!
下面是一位同济医院医生的提醒,希望帮助大家正确对待。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全球热点,说两句。
1、传染病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自然宿主蝙蝠,中间宿主未知,人应该也算是中间宿主。
传播途径:目前官方报道有限人传人,由此推断不排除爆发可能,官方严密监控中。
易感人群:40岁以上成年人,儿童罕见。
2、症状: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重症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3、治疗:病毒感染,无特效药可用,所有治疗均是对症治疗,疾病能否恢复最终靠自身免疫力。
可用的基本治疗包括:隔离!!!丙球、激素、抗病毒、必要时抗生素及支持治疗。
还是要强调积极预防,在急诊科随处可见不做任何防护措施的病人家属,真佩服他们的淡定和胆量。
4、预防:传染源和易感人群无法改变,只有从传播途径上想办法。
作为普通人,远离传染源是最好的预防。具体:
A、远离医院(发病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医院了,尤其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
B、尽量远离人多且密闭的环境如超市商场生鲜市场饭店等;
C、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密闭人多的交通工具;
D、保持基本的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勤洗手,避免和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
对于不可避免要出现在前述场景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至少两层)或者N95口罩,一次性口罩最长4小时就需更换,或被水汽浸湿失去防护效果时也需要更换。
E、出门注意防护,戴口罩。尽量手不要摸脸、不要揉眼睛、不要直接拿食物。
回家时洗头、洗澡、洗衣服,羽绒服之类不方便每天洗的,可以挂阳台大风吹。开车的到家前,提前开全部车窗10分钟大风吹。
F、另,疫苗不要想了,新发现的病毒,从疫苗研发到量产要数年时间。
目前武汉天气湿冷,是病毒肆虐的最佳时机,因此大家好自为之,不要贸然和自然规律抗争,该服软还是得服软,做好自身防护是最重要的。
要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医务人员的努力与奉献。
愿来年开春,风波已过,都还安好。”
总结一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人群需要做好这几点:
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只是众多无纺布材质的医用口罩中的一种,和其他的无纺布口罩一样,都长下面这样:
但您在购买时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无纺布口罩都是医用外科口罩!应当选择如下图所示的口罩,
现在市面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各种图案的棉布口罩,有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新材料防尘口罩,有带呼气阀的防护口罩等等。
这些都有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功能吗?当然不是!
棉布口罩、新材料口罩、凡是带呼气阀的防护口罩因其孔隙过大或存在呼气阀,是不能用于防止呼吸道感染的。
如何正确戴口罩?
佩戴步骤如下:
-
必须要进行鼻夹塑型,并使口罩始终贴合鼻面部
-
必须要在使用中避免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戴前、摘前后、接触外面(污染面)后要洗手
-
必须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佩戴已使用过的口罩
相比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的级别更高,是口罩中的“战斗机”,同时价格也更高。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范围有哪些呢?
-
接触患有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如肺结核患者
-
接触有明确建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进行防护的疾病的患者,如鼠疫、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等
-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步骤如下: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的“四个核心”是:鼻夹塑型、检查是否漏气、避免接触外面(污染面)、一次性使用。
如何正确洗手?
俗话说:“菌从手来,病从口入”。不但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手卫生,全社会都需要牢记洗手的重要性。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有150种细菌,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指甲缝里更是细菌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38亿之多。
我们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秒。
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一:掌心来相对
手指并拢相互搓
二:手心对手背
沿着指缝细细搓
三:掌心再相对
双手交叉指缝搓
四:弯曲指关节
旋转交换全面搓
五:握住大拇指
置于掌心来打磨
六:指尖相并拢
掌心旋转轻揉搓
七:手腕相互洗
保证清洁无遗落
如何避免中招?
防护小贴士
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小贴士,大家可仔细阅读:
希望大家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我们既不要过分恐慌,更不能掉以轻心!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防护的重要性。
不要小看自己的分享,你挽救的可能是别人的生命!
科普是有温度的、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的人看到 ,
在很多情况下,
是你救了自己或他人的命!
文章由淼哥综合自朋友圈、深圳卫健委、世界卫生组织、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