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笔者认为,被审查调查对象接受组织审查调查的过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座大坝的兴衰史。
起初,大坝坚固无比,但随着审查的深入,漏洞逐渐显现,直至最终溃坝,暴露出隐藏的问题!
一、建坝的过程:筑牢防线,防御心理的堡垒
被审查调查对象在接受组织审查调查的初期,往往如同在建一座大坝,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理解为充满了防御和抵触心理的表现。
他们用各种手段和策略,试图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正如俗语所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会表现得镇定自若,内心却在暗暗地“筑坝防水”。
他们可能会利用“掩耳盗铃”的方式,自欺欺人地认为只要自己不承认,问题就不会暴露。这种心理防御,就像是在大坝上不断地加高加厚,希望以此来抵御审查的洪流。然而,正如另一句俗语所言:“纸包不住火”,再坚固的防线也难以掩盖真相。
二、审查调查的过程:蚁穴溃堤,心理防线的逐渐瓦解
审查调查的过程,就像是大坝逐渐瓦解的量变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小小的蚁穴被发现,但正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却成为了瓦解被审查调查对象心理防线的突破口。
审查人员通过细致的调查,一步步揭开问题的真相,就像是在大坝上找到了薄弱环节,开始慢慢侵蚀。
在这个过程中,被审查调查对象的心理防线开始出现裂痕。他们可能会经历“如坐针毡”的焦虑,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他们的内心斗争愈发激烈,就像是大坝在洪水的冲击下,逐渐出现松动和塌陷。俗语说:“破罐子破摔”,当意识到防线难以坚守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放弃抵抗,等待最后的崩溃。
三、大坝溃败的那一刻:心理防线的全面崩溃
当审查调查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被审查调查对象的心理防线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一刻,就像是大坝在山洪暴发的冲击下,再也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最终溃坝。他们的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全面崩溃,所有的防御和抵触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一刻,被审查调查对象可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无力,他们意识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最终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他们可能会选择坦白交代,以求得心灵的解脱,正如俗语所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结语
从建坝到溃坝,被审查调查对象的心路历程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个过程警示我们,无论多么坚固的心理防线,都无法抵御正义的洪流。
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坚守正道,才能避免走上从建坝到溃坝的不归路。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纪委审查调查谈话技巧——精准“轰炸”对象的“心理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