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留置对象谈话,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事情。
政治性强,是因为留置对象往往都是级别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常年担任领导职务。你不懂政治,走不进对象内心。
政策性强,是因为留置案件不是简单的定性量纪量刑,而是涉及到查什么、查哪里、查多少、怎么查等问题,政策性很强。你不懂政策,很容易偏离方向,费力不讨好。
实践性强,是因为谈话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没有一定的案件经历,没有一定的气场气质,效果可能会差点。你不懂实践,很容易纸上谈兵,无用。
因此,谈话谈的好不好,谈话成效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案件质效。
好的谈话人员,一定是会把五个方面的概念讲清楚、讲透彻。
一 什么是留置?
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误区。办案人员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概念,对于外人来说,却实不容易理解的。
比如,什么是留置?外人肯定一下子难以说清楚,讲明白。
因此,办案人员一定要结合对象现实处境、真实状况去谈话。
比如,什么是留置?必须引用法条原文,逐字逐句予以解释说明。
关键是讲明留置条件,即组织已经掌握留置对象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意思是组织不是无凭无据的;对留置对象采取留置措施,经过层层审批程序,意思是组织不是随心所欲的。
当然,按图索骥,还可以讲的东西很多。
关键还是那句话,既专业严肃,又通俗易懂,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让留置对象尽快面对现实、转变心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打消一些留置对象以为呆几天、扛几天就能出去的幻想。
二 什么是态度?
这里,一定要把一句话传达给对象,让对象好好记,好好想。
什么话?违纪违法事实和纪法规定是定量,态度是变量。
什么意思?
你做的事,犯的错,犯的罪,已是过去,没有办法改变。
你不说,不代表没发生。你不说,不代表组织不掌握。
纪律规定和法律规定,没法改变,已经生效,必须适用。
你能决定的是什么?是你的态度。
态度好还是不好,态度真好还是假好,态度是真心还是假意...态度情况与处理结果息息相关。
你要是态度不好,拒不认错甚至对抗审查调查,你对组织没感情,就不要怪组织对你无情。必须从严处理。
你要是态度很好,真心认错悔罪,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组织还有感情,组织对你就还会有感情。可以从宽处理。
还是那句话,自愿主动交代比勉强被动交代好,早交代比晚交代好,全面彻底交代比选择部分交代好。
因此,讲清楚这个,充分让留置对象认识到端正态度才能争取从宽处理,从而让留置对象迷途知返、实事求是交代问题。
三 什么是效果?
把你留置,到底是为什么?纪委监委到底想干什么?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效果?
这里,必须回答好几个通俗易懂的问题,每个留置对象必问的问题。
比如,查你,是不是犯罪金额越多越好?不是。
比如,查你,是不是把你判的越重越好?不是。
比如,查你,是不是牵扯的人越多越好?不是。
比如,查你,是不是让你毫无希望才好?不是。
虽然地位、角色、处境不同,甚至某些方面可能说截然相反。
但是,应该承认,在关键目标上,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
是什么?
实事求是把问题讲清楚,依规依法把问题查清楚,端正态度,认错悔罪,争取从宽从轻处理,实现案件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因此,如果留置对象感受到了纪检监察机关不仅是在“办案”,更是在帮助挽救自己,自己也发自内心理解了组织的良苦用心和关心关爱,自愿自觉地洗涤灵魂、知错认错悔错,案子才是办好了。
四 什么是幻想?
这里,要讲清楚留置对象可能存在的一些幻想,说白了,就是不要做梦。
比如,知道你进来前和行贿人串供了,看你在那里狡辩的样子,看你在表演。其实,你进来前,我们就把行贿人攻破了,人家都交代清楚了还有银行流水等佐证。
比如,知道你进来前和家里亲戚提前转移赃款赃物,还特意租了一套房子用来藏收受的烟酒,你还特意交代亲戚这次过关后奖励20万元。其实,你进来的同时,我们就同步留置了你亲戚,并且找到了隐藏赃款赃物的地点。
因此,最不可靠的就是攻守同盟,最不该有的就是心存幻想。
五 什么是透彻?
这里,是对办案人员的一个要求。
留置对象对自己行为有错误认识,太正常。
因为有错误认识,所以才犯错。
因此,办案人员对纪法一定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以理服人,才能让对象心悦诚服。
比如,对以借为名型受贿,对象肯定会认为这怎么能构成受贿啊?我只是借借而已,会还的。
这个时候,不能简单粗暴处理,更不能对象一有异议就说人家态度有问题,必须有理有据讲解说明。
为什么可以认定犯罪?为什么能够认定犯罪?为什么没有争议?
一是法律有规定,司法解释有规定。
二是不是借借而已,而且以借为名,以双方默认形式行行受贿之实。
三是长达十多年,经济水平一直可以,就是不还?为啥呢?忘记了?
……
向留置对象谈透问题本质,把问题说清楚、说透彻,从而揭开其自以为是的遮羞布,无法继续麻痹自己。
唯有如此,留置对象才会真正、彻底悔悟。否则,就只是暂时的假象。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留置对象:领导,你们查我,是不是金额越多越好?判的越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