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基层民警,还能撑多久?

2022年9月21日 1265点热度 1人点赞

大家好,我是太白。昨天有一条消息在各个平台疯狂传播,内容是某领导经常借市民手机报警,查出警速度!

对于这样的操作不予置评,说说我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其中也有一段相似的剧情。

有人报警称发生了抢车劫持,于是所有警力都赶到现场严阵以待,将嫌疑车辆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就连局长也亲自到现场指挥。

可正当大家都将长枪短炮瞄准车辆的时候,车门突然打开,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人缓缓走下车,局长定睛一看,呀!原来是副市长!

这时副市长开口了:“这是我安排的紧急演习,目的是为了测试一下你们的出警速度和应变能力!”

说完这句话还对着局长进行了一番说教,最后表示不错,收队!

留下一群“猴在原地懵逼。

现在看来,艺术果然可以与现实结合,政委借市民手机报警测出警速度,估计也是看电视剧学来的。

然而,网友对此做法无法苟同,认为这哪是测出警速度,分明是现实版的“狼来了”。

网友说的不无道理,有个东西叫出警记录,看一眼就能一目了然的事情,为什么“副市长还要大费周章地进行测试?难道基层的警力很充沛吗?

再说,民警处理警情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解释困难,结果报警人是“副市长,不但没有解决困难反而自己遇上了困难。以后接到警情第一反应不是群众遇到困难,而是联想到会不会又是“副市长”在测出警速度。

如此一来,即便手里有正在处理的案子和警情,也不得不先放下赶过去。

也许,“副市长”测出警速度的初心是好的,但基层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闲。

派出所是什么地方?一个管天管地管空气的地方!

一堆人大包大揽,一个人干活,比如下面这篇宣传稿。

市民拨打12345反映民警出警10分钟才到现场,出警速度太慢了。

市公安局核实后一板一眼进行回复:出警路线有路口封闭,影响了民警的出警速度,为了提高出警速度,目前正在建设接处警工作站。

我不理解,这样的警情不进行正确引导,反而拿出来宣传。

为什么不能回复该市民此类警情属于非警务活动,麻烦下次跟对象吵架找妈妈调解,民警的职责维护社会治安,不是帮人哄对象的媒婆。

正是因为这样的大包大揽,才导致经常出现两起、三起警情同时派过来的情况,而值班的警力可能还没有警情的数量多。

除此之外,派出所还是一个体验人生百态的地方。

一名基层民警三年见到的社会阴暗面比普通人一辈子见得都多,心理方面多多少少存在点问题。

经常有兄弟在后台留言称自己已经抑郁,想辞职!


还有民警在高强度的工作下,神经长时间紧绷,还得不到发泄,只能靠砸椅子释放狂躁。

总而言之,目前基层的现状是任务越来越重、考核越来越宽、要求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休息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差。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像“副市长这种花里胡哨的操作被创新出来!

比如“微笑执法”!

交警笑眯眯地开罚单,派出所民警嬉皮笑脸地传唤违法犯罪分子吗?基层民警可以为了事业卖身,但绝不能向执法对象卖艺!

比如“群众满意率”!

压垮基层民警的最后一根稻草。警察是执法者,你把人抓了,还要对方给你一个好评,这既是痴心妄想,也是厚颜无耻。

据不完全统计,还有“指尖评警”“滴滴接警”、“警务超市”等创新。

然而,对于这些创新群众食之无味、基层疲于奔波,只有那些被公安惩罚过的人会利用这点“报复”民警,只有想出这些创新的人能坐享果实。

如此折腾基层,不抑郁才怪。

最后,请停止没必要的创新,多多关心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如果太空太闲,可以下到基层实践,体验一下民警的日常工作中是如何接处警、如何处理案事件,而不是为了政绩坐在云端大搞创新。

比起创新,从优待警更亟待解决;有空测出警速度,不如问问那些抑郁的基层民警,还能不能撑得下去!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抑郁的基层民警,还能撑多久?

潜行者

https://pc01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