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张文波 由于我国刑法中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入罪数额以及法定最高刑相差较大,研究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及其与行贿罪的界限,不仅有助于解决实践中单位行贿与个人行贿如何合理界分的难题,也有利于贯彻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决策部署。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形式层面: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行贿行为并体现单位意志 判断是否系以单位名义实施,不应过分拘泥于单位意志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形成程序。有观点认为,单位作为拟制人格,必须要有集体决策来体现单位意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张文波 由于我国刑法中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入罪数额以及法定最高刑相差较大,研究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及其与行贿罪的界限,不仅有助于解决实践中单位行贿与个人行贿如何合理界分的难题,也有利于贯彻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决策部署。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形式层面: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行贿行为并体现单位意志 判断是否系以单位名义实施,不应过分拘泥于单位意志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形成程序。有观点认为,单位作为拟制人格,必须要有集体决策来体现单位意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江苏省淮安市纪委监委 卢束为 丁伟 实践中,查准账是发现违纪违法 涉嫌贪污挪用等犯罪问题线索的重要途径,要善于从异常的会计资料中发现疑点。笔者认为,应着重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异常的数字。要留意整齐的数字,比如“5000”元、“20000”元等,一般来讲,票据上出现整头整脑数字的情况并不多,特别是差旅费、招待费、会务费、采购物品款项等。因此,要留意异常的数字。票据的数字要与票据的内容相符合,要与票据项目的具体价值相等,如果票据数字明显超出了事物的实际价值,这里面虚假的成分往往较高…
来源:我们都是担当人公号,作者:乐山市委第二巡察组巡察专员 陈斐蕤,审稿顾问:草木 线索”是“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索问题的门径或头绪”。在市县巡察中,“线索”所对应的是需要追究责任的涉嫌违规违纪违法乃至犯罪的行为,巡察要做的就是精准发现这些行为的“头绪”。市县巡察的一大难点,是在没有信访举报等可借鉴信息的情况下主动、精准的发现线索。巡察通过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一个精准、深入的线索可以衍生出很多问题,可以很好的充实巡察报告。因此,主动、精准、深入的发现线索,对于提高巡察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线索的特点 (一)线索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十二审查调查室 黄璞 实践中,审查调查谈话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程序性谈话阶段、突破性谈话阶段、巩固性谈话阶段,以及深挖性谈话阶段、补充性谈话阶段。与此相对应,审查调查谈话笔录的制作,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在内容要点和结构布局上亦有所差异。 程序性谈话阶段。首次谈话,主要是告知被谈话人权利义务,并询问其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情况。这个阶段的谈话,因其为法律所规定的必不可少的程序,又称之为程序性谈话。与之相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问:如何应对留置对象作虚假供述? 答:实事求是是审查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持一是一,二是二。实践中,在办理留置案件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留置对象作虚假供述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审查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笔者结合实践,就如何应对留置对象作虚假供述谈几点看法。 仔细甄别供述细节。虚假供述并非客观事实,往往会在供述细节上留下一些蛛丝马迹,需要注意仔细甄别。一方面,要注意甄别“值不值”的问题。公职人员收受贿赂的数额大小往往与其谋取利益大小相对应,办案人员应着眼权钱交易本质,调取谋利事项相关佐证…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江苏省淮安市纪委监委作者: 郑振宇“谋取不正当利益”是刑法规定的某些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我国刑法上,斡旋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均要求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查证直接影响罪与非罪的认定。笔者结合实践,浅议涉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贿赂犯罪案件查证时需注意的问题。围绕关键证据高标准进行证据补强。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涉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贿赂犯罪案件隐蔽性强,言词证据多为关键证据…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作者:安徽省淮北市纪委监委 常青华 被审查调查人的主体身份证据是认定违纪违法事实的必备要件之一。不同主体实施同一行为,同一主体以不同身份实施同一行为,对是否构成违纪违法以及构成何种违纪违法的定性处理会产生不同影响。收集被审查调查人的主体身份证据,应当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做到及时、全面、有效、适度,确保取证精准有效。 依规依纪依法及时收集。行为人主体身份的不同,直接影响案件问题线索处置以及执纪执法具体措施的审批权限、处分处理依据等问题。主体身份查得不清或不及时,会影响办案质效甚至…
来源:“纪法指引”综合整理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文章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转载用作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编者注:近几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审理室在外网发布多篇业务指导文章,现就其中公开发布的部分文章进行要点提炼汇总。 1.严重警告处分影响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影响期分三种,应在处分决定书中明确:违纪行为全部发生在2016年1月1日之前的,影响期为一年;违纪行为全部或部分发生在2016年1月1日之后的,影响期为一年半;本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因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给予党…
问:如何对受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对象提出处分意见? 答:程序合法是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受到司法机关刑事责任追究的纪检监察对象,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依规依法提出处分意见,纪检监察法规已先后做出了明确规定。如《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由监察机关给予相应政务处分。”《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一百八十一条进一步做出了操作性规定:“监察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单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十五审查调查室。文章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转载用作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从人事证入手做好初核工作 初核是纪检监察机关对具有可查性的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进行初步核查、证实的活动。初核既衔接问题线索处置程序,又衔接立案审查调查程序,扎实的初核是有效开展审查调查工作的关键。笔者认为做好初核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从“人”“事”“证”三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查清“人” 对核查对象的全面了解是做好初核工作的前提。在初核工作中,通过全面了…
来源: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文章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转载用作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名 称 期 限 监察法实施条例 谈 话 书面说明:15个工作日内 第72条 委托谈话:15个工作日内 留 置 一般期限:3个月 第98条 第101条 第103条 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月 24小时内通知单位和家属 发生安全事故,24小时内逐级上报 冻 结 一般期限:6个月 第108条 第111条 续冻期限:不得超6个月 与案件无关:3日内解除 调 取 与…
问:如何查处变相公款旅游案件? 答: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要求,严肃整治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等问题。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明目张胆公款旅游的现象已得到明显遏制,但变相公款旅游问题有所抬头,且手段翻新、日益隐蔽。有的以工会活动为名“借壳游”,有的以学习考察为名“顺带游”,有的以开展工作为名“夹私游”等。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对查处变相公款旅游案件应注意什么谈几点看法。 线索来源要拓宽。由于变相公款旅游比较隐蔽,大都以检查考核、招商引资、学习培训、考察调研、职工疗休养等为名,试图掩人耳目,难以发现问题。为了破解“发现难”,…
问:违规占用公物行为与职务侵占罪有什么不同? 答:违规占用公物行为,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公务活动的党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情节较重,或者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或转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 本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为: 本违纪行为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公务活动的党员。 本违纪行为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该行为违反规定,会侵犯…
问:怎样提升证据审核能力? 答: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事实为上、证据为王。证据审核是保障案件质量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审理人员要坚持守正创新,有效提升证据审核能力。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怎样提升证据审核能力。 假定三类角色。审理人员在证据审核中,既要立足职责定位,严格审核把关,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假定不同角色,推演论证。一、假定平常人角色,坚持客观中立。从一名平常人角度,判断事实是否查清,是否存在不符合常理的疑问,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案件的处理是否客观公正,能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从而确保事实证据既在纪理法理上站得住,还要在常…
问:以事立案应把握什么? 答:根据《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对事故(事件)中存在职务违法、职务犯罪事实,需要追究法律责任,但相关责任人员尚不明确的,可以以事立案。以事立案,便于办案人员在调查工作中及时运用法律赋予立案后采用的讯问、扣押、查封等措施收集证据、固定证据、确定被调查人和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更加及时精准地开展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笔者结合实践,谈谈采用以事立案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确把握“职务违法、职务犯罪事实存在”。以事立案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职务违法、职务犯罪事实存在。违法或犯罪…